近年来,拳击的火药味不仅弥漫在现实的擂台中,也燃烧到了场外的话语权之争。
今年3月,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完成换届选举的同时,得到78个国家和地区协会加盟的WB(世界拳联),也正式顶替IBA(国际拳联),成为管理拳击项目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
IOC(国际奥委会)在2019年暂停了对IBA的认证,并于2023年正式撤销了对其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承认。在此期间,WB则是在IOC的扶持下,一步步成为了拳击项目的“话事人”。
客观来说,IBA被IOC“罢免”,显然不单纯是由于组织管理上的问题,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站在背后的俄罗斯深陷政治漩涡,IBA也难以独善其身。
但无论如何,摆在IBA眼前的事实是,在失去国际单体联的认证后,组织亟需通过其他路径来巩固并提升自身的行业话语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IBA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一场发布会。站在欧亚大陆的交汇之地,在数千年古建筑的注视中,IBA的一系列举措,目标不只是夺回话语权,更是想要“重新定义拳击的未来”。
IBA将本次发布会定义为“黄金时代(Golden Era)”的开始。IBA主席Umar Kremlev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对“黄金时代”的总投资将达到3亿美元,其中一大重点在于对拳击赛事的开拓与升级。
此前,IBA主要负责业余拳击赛事的管理,与国际四大拳击组织认证下的职业赛事不同。在相关赛制之外,双方主要的不同在于后者拥有一套完整的职业体育生态,商业化是赛事的核心导向,泰森对阵网红杰克·保罗便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而IBA的思路则往往与国家荣誉挂钩,通常在全运会、奥运会等赛事中被采用。某种程度上,在政府力量的干预下,其无需过于担心赛事的商业化能力。但被IOC“剥夺”业余赛事管理权之后,它如何保证盈利能力成为了后续一切的基础。
因此IBA当下最主要的目标,便是从业余平台向职业化体育赛事的转型。这也是其近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此前,IBA先是摘掉了协会的“业余(amateur)”前缀,从AIBA更名为IBA,并大幅提高赛事奖金。比如2025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的冠军奖金高达10万美金,并且只要打入八强便能保底获得1万美金的奖金,此前张伟丽2020年UFC的卫冕奖金也不过10万美元。同时,IBA还将旗下的业余世界锦标赛向职业拳击手开放。
尽管就比赛内容来说,IBA旗下赛事仍与四大职业拳击赛事有所不同,但一套组合拳下来,前者的赛事在影响力维度,大有成为第五大拳击赛事的趋势。
本次发布会上,IBA则是进一步确立了职业化的发展路径,在会上官宣了IBA.Pro的赛事IP,赛事CEO Al Siesta用一句话概括了它的愿景:“IBA.pro将会像皇家马德里一样,把你从青训营带到职业。”此外,IBA还表示未来将会进一步完善业余赛事到职业赛事的生态路径。
职业化与商业化发展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IBA还需考虑在失去政府背书的赛事资源后,如何迅速打响自己的赛事IP。
发布会中,IBA主席Umar Kremlev表示将增加对儿童拳击的投资,并重点关注该项目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与此同时,组织还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建立了培训中心,且免费对外开放。
这样的打法十分科学,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才能为未来赛事的职业化进程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但对于拳击这项古老的运动而言,仅为职业“开源”还远不能让其重新焕发活力。
对此,除了向下扎根做好职业培训外,IBA也将进行数字化转型向外破圈,并为拳击注入更多潮流元素,比如发布会便披露了集时尚、运动、潮流与一体的商业地产概念IBA Gym,其中关于拳击的时尚运动服饰,已在发布会中、由名模Naomi Campbell牵头的时装秀上有所展示。
IBA的设想中,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将拳击打造成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IBA的赛事IP自然会乘势而起。
而游戏与电竞,不仅是体育运动数字化的桥头堡,也无疑是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生活方式之一。
步入IBA本次发布会现场,首先闯进视野不是现实的拳击擂台,而是由四台电脑组成的“赛博擂台”——四台电脑围成一圈,上面运行着IBA的拳击游戏产品《Power Of Punch》,电脑四周则是由巨大显示屏组成的虚拟城市景观。
这一幕场景,某种程度上展现了IBA对待电竞、或者说运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视。
具体来看,《Power Of Punch》是一款跨端游戏,目前已开放苹果、安卓和PC三端下载。其玩法主要参照拳击并采取PVP模式,尽管玩家无法移动,但可以操纵角色打出直拳、勾拳、提臂格挡等主要招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角色设计上,游戏则拿到了部分拳击手形象的使用权,其中包括中国选手邹市明。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说,《Power Of Punch》的玩法相对简单,无法完全复刻拳击的博弈深度,画面表现也稍显落后,沉浸感不足,这样一个简单的产品,是否能承载起IBA靠电竞“翻身”的目标?
对此,《Power Of Punch》的游戏开发经理Perry Chernov表示:“游戏开发的初衷在于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拳击的乐趣,让大家在上下班途中的闲暇之余,单手就能来一把拳击游戏。”
也就是说,《Power Of Punch》身上的主要亮点,更多是电竞标签中的娱乐属性与链接性,其更像是非拳击爱好者了解运动的数字化支点。并且以这一思路作为切口,IBA也在探索更多运动的数字化呈现方式。
比如在《Power Of Punch》展台的侧厅,还有多个虚拟现实类的拳击游戏产品Demo。
因而Perry Chernov也坦言,以一个游戏开发者的身份来说,他们确实对电竞世界杯和电竞奥运会抱有期待,但鉴于目前游戏的底子,暂时没有更多想法。
但通过IBA的官方发言能够发现,拳击游戏产品的诞生乃至对电竞赛事的展望,显然不只是为了创造“超越现实擂台的沉浸式体验”,更在于用“全新的生态系统,将世界各地的拳击迷团结在一个大家庭中”。
这个生态系统将会贯通虚拟与现实,甚至还可能重新定义拳击运动的发展,拳击选手形象在游戏产品中的应用、Perry Chernov将拳击游戏打造成“拳击版GTA”的畅想,都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侧写。
倘若能够实现这一愿景,IBA也就有了对抗WB的底气。但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一款出色的游戏产品,和成功的电竞赛事内容,因为电竞是链接虚拟与现实的媒介。在这一方面,IBA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目前,Perry Chernov的团队仅有15人左右,其中还有不少是兼职开发者。他表示,希望未来招募到更多对游戏和拳击抱有热忱的开发者加入团队,帮助他们不断打磨并迭代手上的游戏产品。
在电竞奥运会即将举行、虚拟&模拟体育日益蓬勃的大背景下,跳脱出拳击运动,IBA此次尝试对于电竞行业而言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早在2023年的奥林匹克电竞周上,FIDE(国际象棋联合会)便是“电竞版”国际象棋项目的主管部门。
ITTF(国际乒联)与FIA(国际汽联)也相继在电竞上有所布局,前者举办了首届虚拟乒乓球世界电子竞技锦标赛,后者则主动寻求与游戏厂商合作,并颁布相关电竞项目的规则,同时将电竞赛事纳入自身的监管框架中。
这些单体联发展电竞项目的直接影响,便是为电竞赛事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更加规范、统一的发展范式。这在涉及国家队选拔的亚运会、奥运会上尤为重要:单体联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厂商跨国管理的缺位,避免选拔队伍困难、项目被临时剔除的问题出现。
同时,这些体育项目的单体联,也能向电竞行业输送更加成熟的体育经验,加快电竞的体育化发展进程。
而IBA虽然失去了单体联的认证,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是IBA的会员,这意味着,IBA对于拳击电竞而言仍拥有近似单体联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IBA在电竞上的发展,选择了与上述几个单体联不同的模式。
ITTF、FIA等组织,均选择与外部游戏厂商进行合作,这意味着选手、俱乐部等参赛方有着两个“直属领导”,某些情况下,三者的利益并不一致。
而IBA的游戏产品虽然由外部团队开发,但其版权是在自己手中,这使得该项目在电竞与体育的融合、利益的输送与流转等方面能运行得更加顺畅。伊斯坦布尔的大会上,IBA旗下拳击手签约《Power Of Punch》便是这一逻辑的直接体现。
当然,这条路的问题在上文便已凸显,即单体联的游戏开发乃至电竞赛事运营能力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电竞产品是自研还是合作,哪条路才是最优解也有待商榷。
但毫无疑问的是,从电竞亚运会到奥运会,电竞行业亟需搭建起国际化的内容标准,和统筹各方利益的沟通媒介。
IBA与WB角力下,笼罩在2028年奥运会拳击项目上的疑云也进一步印证,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电竞行业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单体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