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0日电(记者张伟)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成立最早、成果最丰的政府间教育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简称,交流周)自2008年创办以来持续释放平台效能:“教育+大数据”“教育+富矿精开”“教育+农业合作”……2024年以来,交流周创新推出“教育+”模式,将基础设施、矿产开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要素注入教育合作链,服务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推动教育向人文交流有效转变。
贵州作为永久举办地,以教育开放为支点撬动发展新格局。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流周已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在合作协议签署、师生双向交流、双边或多边国际平台建设、合作办学及职教出海、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5交流周将于7月24日至27日举行,将持续深化“教育+”项目模式创新,重点侧重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方向的融合发展,吸引更广泛的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到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中来。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一起与世界握手。因为我们共有一片蓝天,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3月28日,以“爱乐之城·和世界握手”为主题的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青年春日音乐会,在贵安新区万亩樱花园璀璨开幕。来自东盟国家的青年学子与贵州高校师生联袂献艺,唱响了一曲曲文化交融的春日赞歌。
作为2025交流周以“多彩合鸣”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季特色展演的活动之一,音乐会邀请了30余国的青年学子以多元形式展现文化交融。这场音乐会成为续深化“教育+文体旅”融合,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助推贵州文旅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体旅资源互补性强。随着与中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东盟国家数量日益增长,“教育+文体旅”模式还将为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更多动能。
2025年,交流周将以“人文交流”为主线,将音乐节、美食文化专场、国际文化艺术演出、电竞嘉年华、国际职业技能和体育交流赛事等人文项目与贵州文旅体活动充分融合,塑造文旅体项目新样板。
国际青年主题音乐会、国际文化艺术专场(贵安)演出、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以音乐为桥、以艺术为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奏响中国与东盟“多彩合鸣”的文旅体新篇章。
贵州大学研发的预应力钢绞线在印尼等国基建项目中广泛应用;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算力中心,贵州为“数字丝路”建设提供算力支撑;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制定10个专业标准及64门课程,输出留学生培养“中国方案”……通过“教育+科创产”模式,交流周持续加大贵州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此前参加交流周的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国务秘书欧姆·罗姆尼表示,智慧教育是交流周最具吸引力的议题之一。他说,近年来贵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在大数据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贵州的大数据中心将为中国与东盟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支持。”
在这条深化友谊的教育走廊上,中老铁路的运营队伍中不乏贵州高校培养的东盟人才。曾就读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留学生灵芳就是其中之一。她凭借着轨道交通与汉语言双专业优势,现已成长为老中铁路有限公司技术骨干,在中老铁路安全管理岗位发挥着纽带作用。
2025年5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派出第三批科技服务团赴老挝琅南塔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农技培训和职教合作。自“中国贵州-老挝琅南塔农业科技培训站”挂牌成立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老挝输送了大量农技服务。
截至目前,依托交流周平台,中国(贵州)已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44个海外(产业)学院、63个实训基地及96项合作成果,正为教育+科创产模式升级提供生动注脚,见证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注入智慧力量。
资源合作,共兴矿业;跨境电商,黔货出海。“教育+商经贸”模式形成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中国与东盟在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经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可能。
中国与东盟同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富矿精开”。2024年5月,贵州首批出口的脱硫石膏首航东南亚;同月,贵州磷化集团与老挝SK携手共建钾肥基地;7月,贵州上市公司中伟股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镍资源冶炼四大原料生产基地。
贵州大学“富矿精开·战略找矿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理工学院在晴隆县沙子镇首次发现大型独立锐钛钪矿床、铜仁学院成立贵州省锰系新型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贵州高校正深耕这一领域,推动学科优势对接行业关键点。
以此为契机,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带一路”电商谷贵州中心,并建设在线开放双语专业技能课程资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专注于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特别是在面向东盟国家,致力于推广贵州特色产品和文化旅游;遵义师范学院充分发挥东南亚多国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建成贵州高校首个“‘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中国-东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互联互通、互学互鉴,进一步拉近拉紧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纽带,以教育的力量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